今年以来,“中特估”概念股成为A股市场强势攀升的“顶梁柱”之一,近期以中字头板块为代表的高分红股票获市场竞相追逐,而以上证红利指数、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为代表的红利指数也不断走高。
当“中特估”遇上高股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基金人士表示,“中特估”标的除了通信、基建、金融等显性条线走强外,还包括高股息个股等隐性条线,而提高分红率是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重要路径之一。若将优化后的高股息策略应用于中字头央国企中,则意味着更高的安全边际叠加强贝塔效应。
(相关资料图)
高分红标的受追捧
近日,“中特估”概念股在A股市场遭遇高位调整,尽管如此,该板块依然是今年市场的主线之一。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中字头央企指数今年以来累计攀升22.80%,其中通信、能源、银行、保险和证券等行业获轮番拉升。
除了上述具有板块效应的显性条线外,高股息个股等隐性条线也大受追捧。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今年以来上证红利指数、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分别累计上涨14.95%、18.44%,这两大红利类指数包含了较多“中特估”板块个股。
新华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徐海锋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中特估”、高分红标的受到市场热捧有其宏观背景和板块逻辑。一方面,“中特估”已成为管理层关注的重要方向之一,央国企的估值整体偏低,与近年来管理经营效率提高、业绩不断改善相背离;同时,在整体利率水平下行、海外风险波动较大的背景下,部分央国企股息率能达到5%至7%,因此,相关个股吸引力较强。总体来看,红利指数是市场平衡收益和风险的结果。
华安合鑫董事长兼投资总监袁巍表示,股息率的高低和持续性是判断企业价值的重要一环。目前不少优秀的央国企仍处于低估值区间,它们保持着稳健的增长,具备低估值、高分红的特点。看好从红利角度挖掘“中特估”的投资机会。
头部公募基金抢先布局
不少头部基金公司也抢先布局“中特估”板块,其中广发、招商、汇添富3家基金公司各自成立的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将于下周开售,3只产品皆跟踪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
广发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拟任基金经理罗国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指数属于红利策略指数,综合考虑分红和回购,其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央企”和“股东回报”两个维度。同时,“央企”和“股东回报”适配度高,相互结合有望实现“1+1>2”的效应。
罗国庆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红利因子是长期有效的策略,红利策略凭借其低估值、稳健分红的属性在市场波动中表现出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从国内市场来看,红利因子的有效性也较强。一方面,由于央企与地方国企在分红连续性与增长性方面表现更为优秀;另一方面,随着监管机构有关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优化股东回报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增进上市公司的市场认同和价值实现。
更好运用高股息策略
今年上证红利指数与AI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同时走强,在A股市场上并不多见。业内人士表示,高股息股票走强一般是市场风险偏好较低时,资金处于避险需求,买入高股息股票做防守,但TMT板块上涨往往又是市场风险偏好较高时,资金热衷于炒“想象力”。
另外,尽管高股息策略长期有效,但并不意味着它在每个阶段都相对占优。Wind数据显示,在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的两个阶段“牛市”中,高股息策略相对收益难以跑赢大盘,中证红利指数持续下行。
同时,高股息策略虽然被认为是“熊市”策略,但也并非只在“熊市”适用;而在“熊市”中,高股息策略也并不一定占优。例如,在2021年2月至10月的结构性“牛市”中,中证红利指数明显上行;在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的下行趋势中,该红利指数亦同步走弱。
德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吴开达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高股息策略和市场牛熊的关系并不是确定的,这与传统思维下将高股息策略等价于熊市策略的认知存在偏差。高股息策略是否有效取决于现金股利在某段时期是否对投资者具备吸引力。市场对现金股利的偏好可能与投资者对于风险的预期等因素相关,当投资者心理特征发生变化时,市场对现金股利的偏好也随之改变。
吴开达表示,除大牛市外,现金股利偏好情绪指数与中证红利指数的相对强弱,在大部分情况下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大牛市期间,当现金股利偏好情绪指数落入极端区间后,往往是中证红利指数的绝佳配置时点。若将优化后的高股息策略应用于“中字头”央国企中,则意味着更高的安全边际叠加强贝塔效应。